江海不拒细流,故能成其大,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
中华文明以其源远流长,兼容并蓄的东方特性,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消融的古文明,其原因与其“上半场工匠治国”和“下半场王道图志”有关.
中华文明号称上下5000年,粗略划分,上半场大约3000年,下半场2000年。公元前的上半场产生了群星璀璨的圣贤巨匠,被称为华夏(世界)文明的“轴心时代”;公元后的下半场,产生了一呼百应的王道霸权,毁誉参半。实际上,中华文明是用上半场圣贤巨匠的思想体系指导和巩固了下半场的王道霸权。下半场是在围绕上半场确立的轴心转,继承和传扬了
圣贤巨匠们的魂魄和精神。可以这样说,中华文明没有中断,是圣贤巨匠们创造的基本骨架在起作用,它就像酿酒行业的曲,决定着酒的骨气和风格。正如曲是酒之骨一样,我们认为,贤是国之骨。可以这样说,没有“圣贤”和“巨匠”的国家,是不值得羡慕和朝圣的;没有“贤人”和“匠人”的企业,是不值得尊敬和深究的。贤人和匠人是一个组织的骨气、底气和血液,也是芯片。一个组织拥有的贤达巨匠越多,这个组织的产品越让人信赖,文化越让人仰慕,品格越让人崇敬。清香汾酒作为“中国酒魂”和“国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是中国白酒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是中国白酒的“母体香型”创造者和典型代表。他就像中国酿酒领域一条波澜壮阔的大江,一座大山,6000年来汇聚了群星璀璨的大师巨匠。其中,在全行业最引人注目的是著名的“汾酒十贤”,他们为汾酒知名度、美誉度、信任度,做出了不朽贡献。他们是:
1. 高湛:(AD.537年—568年),北齐第四位皇帝,史称武成帝。
《北齐书卷十一·文襄六王传·河南王孝瑜传》记载:“帝在晋阳,手敕之曰:‘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其亲爱如此。”这是汾酒最早的史籍文字记录,也是《二十四史》中唯一记载的中国名酒。他为汾酒(汾清)奠定“御酒”地位的北齐武成皇帝,谓之“汾酒名匠”。
2. 杜牧:(AD.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著名诗人。
年轻时沿李唐旧路游历三晋,途经并州留有《并州道中》等诗篇,谒汾阳王封地,过客杏花村,作《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成就了杏花村1200多年美酒盛名。他让汾酒以诗扬名,蜚声中外,从而奠定山西杏花村“中国诗酒文化第一村”地位的唐朝大诗人,谓之“汾酒诗匠”。
3. 傅山:(1607年—1684年),字青主,山西太原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医学家、书画家。傅山寄居于汾阳期间,运用广博的医学知识,甄别药材,改良配方,调制出味道芳醇、金黄透亮、养生神效的近代竹叶青酒。自此,竹叶青酒广受欢迎,傅山欣然挥毫题写“得造花香”,流传至今。他精研和改良竹叶青酒秘方,为杏花村酒坊题词“得造花香”的明末清初医学家、思想家、书法家,谓之“汾酒医匠”。
4. 曹树谷:(1791年—1860年),字艺五,山西汾州人。史学家,道光至咸丰年间续修汾阳县志。他饱读诗书,遍览典籍,苦心孤诣研究汾酒酿造,终成七言绝句《汾酒曲》八首,为研究汾酒发展史留下珍贵的资料信息。他以七首《汾酒曲》真实反映山西杏花村酿酒的历史和盛况,以及汾酒的传承、技艺和知名度的清朝诗人,谓之“汾酒史匠”.
5. 杨得龄:(1859年—1945年),字子九,山西孝义人。杰出的酿酒专家和经营者,义泉泳大掌柜。20世纪初,协助东家王协卿创办“义泉泳”,完成了早期汾酒作坊的兼并重组;主张汾酒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并荣获甲等大奖章;总结出汾酒独特的酿造秘诀,参与成立中国白酒业第一家股份制企业,注册了中国白酒业的第一枚商标,提出了“振兴国酒,品优价廉,信誉至上,优质为本,绝不用劣货欺世盗名”的中国最早白酒企业经营理念。他民初14岁酒坊学徒,为汾酒呕心沥血66年,经营和治理汾酒前身“义泉泳”和“晋裕汾酒公司”,使汾酒在国际上两次获大奖,在国内6次夺魁的老掌柜,谓之“汾酒营匠”;
6. 方心芳:(1907年 —1922年),河南临颖人。著名微生物学家、中科院院士,现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1933年,他首次对传统汾酒酿造进行了实用性科学研究,总结出汾酒七大秘诀:“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其甘,曲必得其时,粮必得其实,器必得其洁,缸必得其湿,火必得其缓”。著有中国首批制曲酿酒科学论文《汾酒酿造情形报告》,推动了中国白酒由作坊经营向科学生产的转型。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现代工业微生物学开拓者和应用现代微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传统发酵产品的先驱者之一。1933年考察杏花村,与杨得龄一起探讨汾酒酿造技艺,总结出著名的“七必秘诀”,并写出了我国制曲酿酒的第一批科学论文《汾酒酿造情形报告》等,谓之“汾酒艺匠”;
7. 秦含章:(1908年-)江苏无锡人,新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和工业与酿造技术的拓荒者、学术带头人,被誉为“酒界泰斗”。上世纪六十年代,他潜心对汾酒传统酿酒工艺技术进行了科技鉴定和总结,用科学原理完善了传统的工艺技术,提出了汾酒是最干净、最卫生、指标最好白酒,为我国白酒工业科学理论以及汾酒规模化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杰出贡献。他是中国食品工业奠基人,工业发酵与酿造技术的拓荒者和学术带头人,酿造界共奉的一代宗师、酒界泰斗。为“汾酒标准”和“清香类型白酒技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开创了汾酒酿造史上应用现代科学理论指导传统工艺的先河。1964-1965年,秦含章主持了著名的“汾酒试点”,谓之“汾酒科匠”;
8. 秦斌:(1913年——1978年),山西长治人。1960年任汾酒厂厂长,主持制定了一整套保证汾酒质量的企业管理制度并严格实施,倡议组建汾酒科研所,首次提出了“质量是企业生命线”的口号,逐步形成班组五大员管理体系,产品数量、质量及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形成了汾酒人视质量为生命的经营理念。1960—1966年,担任杏花村汾酒厂厂长,1962年亲自向周恩来总理点将,邀请秦含章搞“汾酒试点”,谓之“汾酒师匠”;
9. 常贵明:(1930年——2005年),山西武乡人,1979年至1996年历任汾酒厂厂长、汾酒集团董事长,两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模。他主持汾酒厂工作以来,始终坚持“高质量立厂、严管理治厂、科技进步兴厂、艰苦奋斗建厂”的企业方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名酒产量15年内实现8倍增长,积极推动汾酒上市,成为山西首家上市公司,全国白酒行业第一股,并连续六年被评为全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居于全国轻工业系统第一名,成为全国酒业的“汾老大”,为汾酒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他投身汾酒事业50年,担任主要领导17年,享有“酿酒界泰斗、汾酒厂功臣”之美誉。任职期间,汾酒连续六年获得“综合经济效益全国轻工业第一名”,成为全国酒业的“汾老大”,谓之“汾酒大匠”;
10. 赵迎路:(1937年——2013年),河北隆尧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13年被评为感动山西十大人物,是汾酒科研事业带头人之一。他一生心系汾酒、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积极参加“国家质量管理奖”、“国家企业技术进步奖”创建工作,他勤学善思、求实创新,潜心专研汾酒工艺,身患重病却依然坚持为汾酒科研贡献余热,是当代汾酒人学习之精神楷模。2013年被汾酒集团列为标杆式人物,并号召全公司员工向他学习。2013年被评为“感动山西”十大人物之一。赵迎路大力推进汾酒工艺创新,创新总结出汾酒“三高、四准、两过硬”操作法,推动汾酒全国轻工业首家获得“国家质量奖”和“国家企业技术进步奖”,谓之“汾酒创匠”。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五龙口南巷359号 省糖酒副食公司8208室
火爆招商热线:0351-3284999
copyright 2021-2025 版权所有 山西武成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注二维码
获取福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