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成帝御酒系列
  • 新品上市
  • 白酒行业动态
  • 山西武成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武成帝酒酿造工艺
  • 酒文化
  • 白酒常见知识
最新通告
中国酒史之历朝历代---唐(四)

  唐时另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712年-770年),早年漫游全国时,也曾在山西留下过足迹。开元年间,杜甫为了增长见识、了解社会、结识名流以提高声誉,曾游历过许多地方。此时山西作为杜甫壮游的一站,也为杜甫的游历生涯增长了一些经历。



  在路经诗人宋之问的故乡汾阳时,杜甫不禁想起宋之问虽文著一时却下场飘零的旧事,感于人情冷暖、世事无常,挥毫写下了《过宋员外之问旧庄》:“宋公旧池馆,零落首阳阿。枉道祗从入,吟诗许更过?淹留问者老,寂寞向山河。更识将军树,悲风日暮多。”虽然杜甫对于当地美酒的赞誉无从于诗中窥见,但诗人到过汾阳并驻足于杏花村却是个不争的事实。



  同李白一样,杜甫本人也嗜酒如命,在怀才不遇时更是纵酒啸歌、无所顾忌。其与酒相关的吟咏,以《饮中八仙歌》为最:“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水井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麯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这首诗大约是天宝五年(公元746年)杜甫初到长安时所作。史称李白与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俱善饮,称为“酒中八仙人”。他们虽都在长安呆过,但并不是同时都在长安,杜甫从“饮酒”这个角度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留下的是一篇令人叫绝的妙文。



 《饮中八仙歌》就像是一幅素描画,用诗的语言将好酒的八人跃然纸上。贺知章酒后骑马,晃晃悠悠,如在乘船。他眼睛昏花坠入井中,竟在井底睡着了。汝阳王李琎饮酒三斗以后才去觐见天子。路上碰到装载酒曲的车,酒味引得口水直流,为自己没能封在水味如酒的酒泉郡而遗憾。左相李适之每日之兴起不惜花费万钱,饮酒如长鲸吞吸百川之水。自称举杯豪饮是为了脱略政事,以便让贤。崔宗之是一个潇洒的美少年,举杯饮酒时,常常傲视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树临风。苏晋虽在佛前斋戒吃素,饮起酒来常把佛门戒律忘得干干净净。李白饮酒一斗,立可赋诗百篇。他去长安街酒肆饮酒,常常醉眠于酒家。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为诗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称是酒中之仙。张旭饮酒三杯,即挥毫作书,时人称为草圣。他常不拘小节,在王公贵戚面前脱帽露顶,挥笔疾书,若得神助,其书如云烟之泻于纸张。焦遂五杯酒下肚,才得精神振奋。在酒席上高谈阔论,常常语惊四座。有酒圣之称的杜甫,在汾阳杏花村盘桓期间,自然是每日里豪饮当地的美酒,如果不是“日日饮酒不思归”,恐怕连杜甫自己都不会相信。

加盟留言
  • 姓名*
  • 电话*
  • 内容*
  • 类型*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