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的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农业技术专著,它详细记载了截止北朝时期中国古代农业的种植方法和农产品加工技术,其历史地位不言而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齐民要术》的第七卷,对于当时已经成熟的各种制曲和造酒之法,如“神曲饼”、“颐曲”,以及“神曲酒”、“糯米酒”、“粳米醪”、“白醪”、“春酒”等十几种酒曲和酒品,作了详尽的说明,堪称中国古代酿酒工业的里程碑。对于这些制曲和造酒之法,贾思勰主要是讲述了一般所遵循的标准的制作方法,但同时也提到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制曲和造酒之法。在这些以地名命名的制曲和造酒之法中,除了“秦州春酒曲法”、“蜀人酴酒法”和“大州白堕曲”之外,特别两次讲述了河东的制曲术和酿酒术,即“河东神曲方”和“河东颐白酒法”,并认为后者“酒气香美,乃胜桑落”。
其实,上述出名酒的地方,秦州就是现在的陕西北部和甘肃南部,这些地方在历史上与山西河东地区一向联系紧密。至于“白堕曲”中的白堕,极有可能是当时名动一时的造酒名家,河东人刘白堕。所以,根据《齐民要术》的记载,至北魏时,天下的造酒业基本上是以河东地区为中心的。当然,北魏只是统一了当时的北方地区,《齐民要术》的记载也许并不全面。但是,河东酒的影响并不限于河东地区,可以说已经是声名远播,积聚了足够的发展潜力。在所有的典籍中,但凡提到酿酒,必然要提到“河东酿酒”,也就是说,在当时,只要是河东所酿之酒,就足以吸引真正的品酒之士了。三晋之地尤其是晋汾之地酿酒工匠的高超水平,也使得世人格外关注。
河东地区理论上应该是在今天的山西省西南部,但黄河以东的大部分区域,在历史上都被称之为“河东”。洛阳在河南省北端,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今,这两个区域形同一地,风俗习惯非常相近。随着北魏的都城自大同迁往洛阳,山西人刘白堕把河东的酿酒技术带到北魏的新都城洛阳,无非是想扩大经营,获得更多的效益。但是,这也充分说明早在北魏时期,河东的酿酒技术就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天下,而处在河东北端的汾阳汾清酒,在随后的北齐时代成为皇家贡酒,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至于刘白堕最擅长的桑落酒,在当时只是酒的一个通名,而不是某种酒或某个地区的酒的专名。《诗经·卫风·氓》中就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所谓“桑落”就是桑叶凋落,这在北方正是农历九、十月间。贾思勰《齐民要术》卷七谈到黍米造酒法时,称“十月桑落,初冻则收水,酿者为上。”明朝人刘绩的《霏雪录》上说:“河东桑落坊,有井,每至桑落时,取水酿酒甚美,故名桑落酒。”可见,桑落起初是一个时间概念,后来逐渐成为一类酒的名称。酒以“桑落”为名,是说正是桑叶凋落之时,取井水酿酒,所酿之酒风味独特,为当时之人所喜爱。《魏书·汝南王悦传》说,在北魏时,“清河王怿为元叉所害,悦了无仇恨之意,乃以桑落酒候伺之,尽其私佞。叉大喜,以悦为侍中、太尉。”能用桑落酒换得一个高阶职位,这显然是说,桑落酒是朝中权贵心目中最好的酒。北朝诗人咏及桑落酒,无不大抒赞美情怀。庾信在《就蒲州刺史乞酒诗》中就赞叹道:“蒲城桑落酒,灞岸菊花秋。愿持河朔饮,分劝东陵侯。”
北魏王朝前后的两座都城,大同和洛阳,一个在河东之北,一个在河东之南,在这个时代所看重的桑落酒,如果说主要是产于河东地区,也并不为过。《周书·韦夐传》记载:“(明)帝大悦,敕有司日给河东酒一斗,号之曰逍遥公。”这就是说,河东酒已经成为当时的名牌,只要是河东之酒,必是上乘佳酿。河东与长安只有一河之隔,其经济地位自汉代以来就不亚于长安周围郡县,这对于它的酒业发展,无疑具有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五龙口南巷359号 省糖酒副食公司8208室
火爆招商热线:0351-3284999
copyright 2021-2025 版权所有 山西武成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注二维码
获取福利政策